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的香港

作者: admin
發佈於: 2024-10-30

1941年12月初,香港充滿了節日氣氛,八日清晨,港島東北角突然傳來了飛機呼嘯聲,伴隨著空襲警報聲,日軍進攻香港。五天內,日軍佔領了整個新界和九龍半島。25日傍晚六時,香港總督府掛起白旗,短短18天,香港宣告淪陷,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

日本佔領軍當局在港推行奴化政策,強迫香港人民使用日本天皇年號,誘騙華人服從日本人的統治,企圖使香港「日本化」。日軍當局為了達到“以戰養戰”的目標,對香港實行敲骨吸髓式的經濟掠奪對食品、燃料等生活必需品進行苛刻的配給,又實行通貨膨脹政策,以掠奪物資,造成了香港物資奇缺。

在此期間,香港的經濟一敗塗地。金融崩潰,物價飛漲,民生困苦,曾經是遠東最大的轉口貿易港之一的香港被日本殖民當局的超經濟掠奪敲榨得一貧如洗,一切繁榮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片蕭條、淒涼的景象。日軍佔領的3年8個月中,香港人口從160萬銳減少到不足60萬。、

 

1941年12月8日——淪陷前夕,香港景象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大批內地民眾湧進香港。香港人口從1936年的84萬,激增至1941年淪陷前夕的160萬,27萬難民露宿街頭,糧食、醫療、就業、生活等都大受影響。

1941年12月初,香港已被戰雲籠罩,港府加緊疏散外籍僑民,同時召集義勇軍及後備警察等民間防衛組織。

 

1941年12年8日至25日——香港失陷,英軍投降

12月8日,日本向英美宣戰。日機轟炸啟德機場及港九數處,九龍及新界於12月12日相繼淪陷。日軍於12月18日晚上登陸港島,經過多塲慘烈的攻防戰後,12月25日黃昏,港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結束十八天的交戰。港督府的米字旗換上日本太陽旗,日軍隨即實行戒嚴和宵禁,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正式開始。

 

1941年12月2日至1945年8月1日——日佔時期,黑暗歲月

日本佔港後,處心積慮要將香港變作長期「日本固有領土」,地區行政設置改用日本體制名稱,以天皇年號紀年代替公元紀年制度,英國法律被宣佈無效,大力推行日本化和極力宣揚「大東亞共榮圈」,並瞬即推出軍票和港幣一同流通,禁止使用其它外幣。1943年6月1日起,港幣亦被禁止使用。

香港街名、地名和一些建築物大多改用具有日本色彩的名字,例如:港島的干諾道改為「住吉通」,德輔道改為「昭和通」,西環改為「山王區」,太子道改為「鹿島通」等等。一些地標性建築也改換名稱,例如:兵頭花園(動植物花園)改稱「大正公園」、半島酒店改名「東亞酒店」、賽馬會改名「競馬會」等等。商店招牌大多加上日文,取消英文名字。

日本在香港實施高壓政策的同時,還向在港中國人灌輸日本帝國意識和價值觀,將日本慶典節日列為香港假期。日本佔領當局亦在香港各部門、機構和學校提倡日語,強迫中小學教授日文和日本史,採用日本曆法,傳揚「大和文化」力量。

在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裏,香港人口由160萬劇跌至60萬。超過四份一民房毀於戰火,到處頹垣敗瓦,滿目瘡痍;工商百業癱瘓,居民度日如年。

 

1945年8月15-31日——日本投降,香港重光

1945年8月6日及9日,美軍先後向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自知大勢已去,日本天皇於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30日,英軍重臨香港。翌日,英軍總司令夏愨少將擔任港督,並成立軍政府,結束日本在港三年零八個月的統治。

分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