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美堂

作者: admin
發佈於: 2024-10-30

司徒美堂

侨领救国英雄

4月4日,清明節前夕,位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內的著名旅美僑領司徒美堂的墓碑前花團錦簇,其孫女司徒月桂在墓前祭拜,並敬獻鮮花。司徒美堂是洪門元老,著名旅美僑領,中國致公黨的創始人之一,其1868年生於廣東開平,12歲赴美國謀生,旅居美國的近70年。 圖爲4月4日,司徒月桂在其爺爺司徒美堂墓前祭拜。

  司徒美堂的墓碑前擺放着來自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八寶山革命公墓等單位,以及司徒月桂個人敬獻的花籃。

  司徒美堂墓碑的後面,是革命家何香凝爲其撰寫的碑文:“司徒美堂先生一八六八年生,廣東開平人。十四歲(虛歲)赴美,十七歲加入洪門致公堂,並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幫助籌款……”

  司徒月桂的名字是爺爺司徒美堂給她取的,“這個名字表達着爺爺對我的美好祝福”。司徒月桂雖然只與司徒美堂一起生活過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但這兩個月讓她終生難忘。“第一次見到他時還有些害怕,但看到他的笑容後我飛奔了過去。有一次我滑冰受傷將責任歸結於他人時,爺爺批評了我。”

  在司徒月桂心中,爺爺是一個樂觀、勇敢的人。“他彷彿不害怕任何事情,也能笑着面對很多危險和困難。”

 

“我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

從八寶山革命公墓離開,司徒月桂和記者一行人一起來到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這裏正在展出“我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愛國僑領司徒美堂誕辰150週年專題展。

“我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司徒月桂告訴記者,這句話來源於司徒美堂和美國外交官司徒雷登的一段對話。“司徒雷登對爺爺說自己是一個美國人,但是在中國生活多年,因此也是半個中國人。爺爺出生在中國,但是在美國生活近七十年,也算半個美國人。爺爺當時就直接指出,自己一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在司徒美堂位於廣東省開平市赤坎鎮的故居照片前,司徒美堂幼年失去父親,迫於生計,14歲時到美國謀生。初到美國時,他在中國餐館當過廚師、做過管家、在美國軍艦上做廚師,後又到波士頓當小販。在舊金山,司徒美堂加入了致公堂,他爲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深受僑胞的尊重。後司徒美堂成立了安良堂,開始了他“洪門大佬”的傳奇一生。

“羅斯福曾經幫助爺爺打過官司,救過他一條命,兩人由此成爲好朋友。爺爺說過總統是他的老朋友。”司徒月桂說。

據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資料顯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擔任美國總統之前在紐約當律師,曾任安良堂法律顧問達10年之久,與司徒美堂結下深厚的友誼。羅斯福當選總統後,司徒美堂多次與羅斯福通信,積極推動在1943年美國廢除《排華法案》。

即使身在海外,司徒美堂始終心繫祖國,並支持祖國抗戰。1937年10月18日,司徒美堂辭掉其他社會職務,聯合各僑團成立“紐約全體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並擔任常務委員。司徒美堂籌集了大量衣物、醫藥和汽車,通過宋慶齡在香港的“保衛中國大同盟”,源源不斷地匯回祖國。據統計,僅紐約一地在八年抗戰中各界華僑的捐款就達到1400萬美元,美洲華僑募捐和認購的公債至少有4.8億美元。

在專題展中有一張照片,展示着司徒美堂在中共駐重慶辦事處門前與周恩來等的合影。1942年初,司徒美堂在重慶出席了周恩來爲他舉辦的歡迎會。司徒美堂發表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的演講。站在這張照片前,司徒月桂表示自己2013年底也來到這裏留下一張照片,“走一下爺爺走過的路”。

 

“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有很多人記得他”

司徒美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論地方多偏僻,環境多特殊,我們的僑胞一起‘刻苦耐勞,和平處事’的方針,在各個地方都站住了腳。”

“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北京奧運會期間籌建的水立方,無論在任何階段,華僑華人都爲祖國做着積極貢獻。”司徒月桂說到此處流下眼淚,“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有很多人記得他,因爲他所代表的是一種愛國精神。”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祁德貴認爲:“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愛國的情感在海外華僑華人心中不曾改變。在海外生活時間越久,對祖國的思念越深。”

今年73歲的司徒月桂最遺憾的事,是沒有一張跟爺爺的合影,但是她笑着說自己的性格和爺爺一樣開朗。

分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