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慎芝
「慈雲山十三太保」首領、曾吸毒後接受福音戒毒而洗心革面的陳慎芝積極從事和福音戒毒相關之社會工作,是宗教戒毒的成功例子。
他說,人人都是禁毒先鋒,不僅自己不能吃,也要告訴別人不能吃,所有人都應全力支持。
由黑道中人蛻變為傑青
外號「茅躉華」的陳慎芝年輕時曾加入黑道,為60、70年代「慈雲山十三太保」的首領,陳慎芝於1974年接受福音戒毒,洗心革面,並在87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17上映的電影《毒。誡》就以他的前半生為藍本,陳慎芝近年鮮有公開露面,某網民留言說:「華哥都好精神。」
因母親一句話而頓悟
雖然已洗心革面,但也曾被人用有色眼鏡看待,幸而陳慎芝開得看,他曾於TOPick訪問說:
「別人歧視,便將壓力化作推動力,多謝他警惕我。願意改過,用行為、時間去證明,社會自會接納你。近十幾年,已沒人用有色眼鏡看我,所以很多人入戒毒所一年,出來後就要全世界相信自己已改過,別人不信你便發脾氣,是錯。從戒毒所出來只是行了第一步,起碼要用三、五年時間去證明、讓人看到你改過。你欺騙了人十年、八年,不給別人一半時間觀察你?默默用行為、時間去證明,別人自然接納你。」
原來當年因母親一句話,令陳慎芝猛然醒覺決心戒毒,當年父親離世,他為父親守靈時突然毒癮發作,更走到廁所吸毒。
當母親發現時質問他:「都這樣了,你還要食嗎?」就是這句話令陳慎芝決定接受福音戒毒。
回顧非凡人生
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陳慎芝表示,福音戒毒幫助他擺脫毒品,也改變了他的命運。正是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希望青少年引以為戒,謹慎交友,遠離毒品。「一開始我覺得吸一口沒什麼大不了,自己能忍住毒癮,結果花了8年才戒掉。不要抱着一種『我只看看,不吸毒品就沒事』的心態,以為自己不會沾染毒品。很多當年我認識的癮君子,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子女誤入歧途。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記得毒品是非常危險的,見到就一定要遠離。認識朋友也要謹慎,切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還特別提醒年輕人,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咳藥水」也需要警惕,濫用藥物與吸毒無異,一旦上癮危害極大。